首页

女王调教出事

时间:2025-05-30 01:13:27 作者:个人养老金理财升温 固收类成主力 浏览量:72714

  当银发经济遇上财富管理新蓝海,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正迎来“加速跑”。5月27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八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随着中银理财新增2只产品入市,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数已扩容至35只,固收类产品以超八成的绝对占比成为市场主力,为投资者的养老资产筑牢稳健底盘。自首批产品推出以来,6家理财公司借助21家商业银行代销渠道,构建起完善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矩阵。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速的背景下,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增长潜力正加速释放。

  35只产品“同台竞技”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货架持续扩容,此次中银理财新增的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各具特色。中银理财“福”固收增强368天持有期理财产品、中银理财“吉”固收增益3年持有期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均为开放式净值型、固定收益类产品,前者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后者风险等级为三级(中)。

  业绩比较基准方面,两只产品也有所不同,中银理财“福”固收增强368天持有期理财产品划定了具体范围,L份额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1.85%,上限至3.6%;中银理财“吉”固收增益3年持有期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计算方式主要参考中国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1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中债-综合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85%计算。

  新增的2只产品在设计上都考虑到养老的属性,即追求长期资本保值增值,同时管理好风险。开放式净值型运作模式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申购或赎回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长期锁定的流动性风险。多元配置的投资策略,既保持一定稳健性,又能适度分享市场红利。

  自2023年2月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推出以来,理财登记中心已支持6家理财公司成功发行3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共有21家商业银行参与代销。随着中银理财2只新产品的加入,产品数量达到35只。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来源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发力,2024年底全国推广,扩大产品范围,纳入国债、指数基金等,增强了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银行等代销机构的积极推广。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梳理中国理财网数据发现,在这35只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共有29只,而混合类产品仅有6只,除了新发的2只产品未显示产品净值之外,其余33只产品净值表现均在1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远超其他类型产品,与个人养老金追求稳健增值的长期储蓄属性密切相关。多数投资者在规划个人养老金时,更倾向于在安全边际较高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稳步增长,固定收益类产品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其收益相对稳定,风险相对较低,能够为投资者的养老资产提供较为可靠的保障。

  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市场认知度的不断提高,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个人养老金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202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到,支持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逐步构建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理财公司参与养老金投资具有先天优势。理财公司母行服务广大的个人客群,具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队伍,能够极大拓宽养老产品的覆盖面。同时,经过多年实践,银行及理财公司团队具备宏观经济研判与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债券和非标投资上的长期经验和风控能力,以及甄选与整合各方机构资源的能力,将为养老产品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

  董希淼强调,对理财公司而言,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持续增长,也将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和客户。发展养老理财产品能够充分发挥银行理财的优势,从而健全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同时,也将促进理财公司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产品体系,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

  然而,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与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相比,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仍相对不足。虽然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主导,但对于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产品选择相对有限。

  周毅钦指出,对比公募基金来看,当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较少,明显落后于公募基金,投资者的选择极其有限。且产品存在同质化趋势,创新较弱,限制了产品的吸引力。他进一步建议,未来能准入更多的理财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全面竞争“带火”个人养老金业务。理财公司方面,则需要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明确定位,找准卖点,和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2亿元 同比增长10.3%

西双版纳5月6日电 (卫海林 张雨晨)记者6日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今年“五一”假期,中老铁路磨憨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共计查验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18列次;验放出入境旅客4067人次,同比增长101%。

河北新春“第一会”,优化营商环境迎来“升级版”

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文化消费升级。当前,人民精神文化消费呈现需求多样化、内容创意化、体验沉浸化、媒介智能化、时空虚拟化等新趋势,亟待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消费总量、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文化消费需求。例如,通过应用裸眼3D、VR、AR互动体验等技术,为人们提供可知、可感、可触摸、可品鉴的沉浸式体验。促进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将极大拓宽文化的传播途径。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制作日益丰富,不仅能拓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还能激发全民文化消费活力。传统文化产品、同质化产品服务已难以满足Z世代消费需求,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将创造更多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年轻群体文化消费新需求。

(新春见闻)正月三林绕龙灯 古镇非遗“点亮”元宵佳节

草场步坦言,这充分说明日本企业对服贸会这一国际化平台的认可度和评价不断提升,许多日本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中国市场魅力,希望在华开展或扩大业务。期待借服贸会平台,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日本的服务业和产品,进一步加强日中两国的经济交流。

宁吉喆:就业、增收、消费是综合性问题 需各方共同努力

此外,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杭州亚运会)女篮决赛中国队击败日本队 全胜战绩蝉联亚运金牌

东港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站将按照依法高效、方便船舶、分工合作的原则,与其他口岸查验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好登临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管理服务效能,助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天津口岸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